2025 年 11 月 20 日下午,甘肃省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兰州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作为我省国贸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建设交流盛会,本次会议以“聚焦一流专业建设,探讨产教融合新路径”为主题,旨在加强各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胡静寅教授受邀参会,一并参会的还有我院教师田艳丽。
该研讨会由我院率先倡议发起,凭借扎实的组织筹备和聚焦实务的研讨内容,已逐步成为省内国贸专业建设的重要交流载体。本次会议延续了前三次会议的专业特色与交流宗旨,吸引了省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洵;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系主任石红莲;甘肃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国贸专业负责人王秀兰;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跨境电商与数字技术教学研究所所长张智瀚;兰州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国贸专业负责人赵芳等高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
作为嘉宾代表,胡静寅院长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考”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她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为切入点,提出要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优化专业设置。她指出,国贸类专业就业行业分布广泛,传统外贸(批发/零售)仍是主力;就业率虽高,但专业相关度不高,大约为67%,这意味着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直接相关的岗位,体现了国贸类专业的“万金油”特性。她分析指出,国贸类专业普遍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技能供需错配,传统课程偏重理论,应届生实战能力不足;二是院校层级差距大,头部院校毕业生进世界500强比例超过30%,普通院校学生多流向中小企业或转行。为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胡静寅院长提出国贸类专业优化的两条关键路径:一是数智化转型,充分运用数字工具推动教学模式革新;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在研讨环节,多位行业专家围绕国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强化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众多富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建议,为国贸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
本次研讨会既是对我院发起搭建的专业交流平台的延续与深化,也是省内兄弟院校互相学习、博采众长的重要契机。通过联合业内国贸专业专家教授交流探讨、共享经验信息,进一步完善了产教融合体系,提升了协同育人能力,为扎实推进 “一流专业” 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