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教 学 大 纲
学院(部):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
课程名称: |
消费经济学 |
教务处
二○一三年十月
消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消费经济学(Consumption economics) |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 |
课程编号 |
|
学时数 |
51 |
归属学院(部)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
授课对象 |
贸易经济 |
完成人 |
柴娟娟 |
职称 |
讲师 |
审定人 |
|
完成日期 |
2013 年 10 月10 日 |
课程简介 |
消费经济学是贸易经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它所研究的是作为经济学变量的消费需求、结构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影响等实际经济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消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第一,了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消费经济学本身理论体系;第二,了解和理解消费经济学学科地位,消费经济学与消费经济领域内其他学科的关系,消费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的关系;第三,提高学生理论素质,使学生了解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学会用消费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第一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是:消费与生产的对立统一关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理论,消费水平的衡量标准,消费需要上升规律,保护消费环境的重大意义等问题。第二模块的难点与重点是:消费市场的作用和构成,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劳务消费的特点,绿色消费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闲暇消费、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在现代社会经济中意义和作用。第三模块的难点与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消费者主权经济,核心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道理;理解消费教育是提高消费者素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根本之法以及政府对消费调控的主要手段与方法。 |
|
|
|
|
|
|
|
|
|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目的:通过讲授与讨论,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消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消费经济学理论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沿领域,熟悉消费理论的经典文献和研究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第一,一般了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消费经济学本身理论体系;第二,一般掌握消费经济学学科地位,消费经济学与消费经济领域内其他学科的关系,消费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的关系;第三,提高学生理论素质,使学生了解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牢固掌握消费经济的基本理论,学会用消费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言(2课时)
本章的重点为理解消费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一、消费经济学是一门独立学科
1.消费经济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生的一门新学科
2.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决定了她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研究消费经济理论的意义
1.消费直接体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就越大。
3.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发展必须以文化为导向。
三、当前消费经济学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消费经济面临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体现在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上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牵涉到消费问题就更多了
四、消费经济学的目的
1.一个中心
2.两个基本点
3.满足三大需要
4.处理好四个关系
五、本书主要内容
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课时)
本章重点为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难点为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消费
二、生活消费的两重性
三、消费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消费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 社会的发展,使消费经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学科,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二、消费的发展,消费领域的发展变化,有它的特殊矛盾,有其内在规律,是其他学科无法进行研究的。
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更足以说明建立消费经济这门新学科以及加强对这门新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理论
二、关于消费环境的理论
三、关于消费水平理论
四、关于消费结构的理论
五、关于消费方式的理论
六、关于服务消费的理论
七、关于消费市场的理论
八、关于消费信贷的理论
九、关于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十、关于消费与社会保障的理论
十一、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消费教育的理论
十二、关于消费调控和引导的理论
第四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消费经济学,像其他学科一样,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消费经济学,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三、研究消费经济学,应该特别重视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法
四、研究消费经济学,要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五、研究消费经济学,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2课时)
本章重点为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难点为理解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第一节消费需要的内容与地位
一、消费需要的涵义及其客观性
二、消费需要的分类
(一)自然性消费需要和社会性消费需要
(二)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和生态需要
(三)个人消费需要和公共消费需要
(四)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
三、消费需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节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二、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非经济因素
第三节消费需求上升规律
一、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内涵
二、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
第四节 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
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二、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消费环境(2课时)
本章重点为理解消费的社会环境,难点为理解消费环境与消费质量
第一节消费的自然环境
一、什么是消费的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在消费中的作用
三、自然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消费质量的提高
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自然环境的内在要求
(一)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自然资源
(二)保护和培育优美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消费的社会环境
一、什么是消费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消费的影响
三、正视消费社会环境的不和谐因素,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消费环境与消费质量
一、消费环境是衡量消费质量的重要内容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和谐消费环境,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四章消费水平(3课时)
本章重点为实现小康社会消费水平的途径,难点为理解消费水平的内涵
第一节消费水平的内涵
一、什么是消费水平
二、最低消费水平
三、合理消费水平
四、我国居民消费的巨大变化
第二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一、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二、小康社会
三、影响小康消费水平的因素
(一)国内生产总值总额及其提高速度
(二)人口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三)精神文明状况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第三节实现小康社会消费水平的途径
一、加速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
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提高消费率
三、加速城市化进程
四、加快西部大开发,缩小地区差别
五、加速发展农业,着重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
六、控制人口的增长
七、加速发展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生产
八、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
九、增加并充分利用自由时间
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章消费结构(3课时)
本章重点为小康社会的消费结构,难点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第一节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一、消费结构的定义
二、消费结构的分类
三、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一)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二)居民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三)价格的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四、人口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食物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二、穿着消费的比重有升有降,呈先升后降,然后趋于比较稳定之势
三、用品的消费比重有所提高,然后趋于比较稳定,但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呈现一些新的趋势
四、在消费结构中,住房消费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
五、消费结构中,汽车消费支出开始增加
六、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大大提高
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结构
一、什么是小康水平的消费结构
二、建立小康社会消费结构的途径
第四节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一、必须特别重视发展农业,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一)加大科技投入,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
(二)加速发展畜牧业,着力调整其内部结构
(三)加速发展水产业
二、稳步发展轻工业,合理调整轻工业内部结构
(一)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加速发展食品加工业
(二)稳定发展纺织工业,大力调整其内部结构
(三)努力发展用品工业,合理调整内部结构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
(三)稳步发展生活服务产业
(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四、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五、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一)稳步发展住宅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力发展装饰工业
(三)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六、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
第六章消费方式(3课时)
本章重点为影响消费方式的因素,难点为如何建立文明与科学的消费方式
第一节研究消费方式的意义
一、消费方式的内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方式的特点
三、研究消费方式的意义
第二节影响消费方式的因素
一、生产方式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二、上层建筑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公共消费
一、社会公共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公共消费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家庭消费方式
一、家庭消费是生活消费的基本方式
二、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
三、家庭消费的基本特征
四、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消费
第五节建立文明与科学的消费方式
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市场供给
三、为居民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不断提高消费者素质,改善消费能力
五、立足世界文化前沿,加强文化吸收与创新
第七章消费者行为(3课时)
本章重点为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难点为消费函数理论
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的特征、类型及研究意义
一、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征
二、消费者行为的类型
(一)依据消费者购买目标的选定程度划分
(二)依据消费者的购买态度与要求划分
(三)依据消费者在购买现场的情感反应划分
(四)依据购买中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差异的程度划分
(五)依据消费者购买中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划分
三、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
第二节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个体因素与消费者心理
二、消费客体因素
三、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节消费函数
一、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阶段性发展
二、消费函数理论揭示的消费者行为规律
第四节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
一、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趋势
二、引导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原则
三、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消费市场与消费热点(3课时)
本章重点为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难点为消费市场如何平衡
第一节消费市场
一、消费市场的概念与作用
二、消费市场的特征
三、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消费市场的供求关系
一、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一)收入
(二)价格
(三)消费者的偏好与预期。
(四)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二、影响消费品供应的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发展和应用程度
(二)经济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综合利用程度
(三)企业管理水平
(四)生产结构是否合理,也影响消费品的供给
三、消费市场的平衡
(一)扩大消费需求
(二)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
(三)开拓新的消费领域
(四)疏通流通渠道
第三节培育消费热点 扩大消费市场
一、消费热点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二、如何培育、引导消费热点
(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育、引导消费热点。
(二)要提高居民收入,并合理分配收入。
(三)要使消费热点的发展与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相衔接
(四)要创造优良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热点的升温
第四节消费信贷
一、消费信贷的概念
二、发展消费信贷的意义与作用
三、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四、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者方面的因素
(二)金融机构方面的因素
(三)外部环境因素
五、完善我国消费信贷的对策
(一)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承贷能力
(二)建立健全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第九章服务消费(3课时)
本章重点为服务消费的发展趋势,难点为发展服务消费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服务消费的特点和作用
一、服务消费的特点
二、服务消费的作用
第二节服务消费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服务消费发展的因素
二、服务消费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三节发展服务消费的路径选择
一、大力宣传适应服务业和服务消费加速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观
二、引导人们重视服务消费,积极合理地进行服务消费,不断提高服务消费力
三、制订倾斜政策和配套措施,突出发展重点,拓展服务消费新领域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带动居民服务消费发展
五、制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宏观调控,规范服务消费市场行为
第十章绿色消费(3课时)
本章重点为绿色消费的含义,难点为如果发展绿色产业
第一节绿色消费是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
一、什么是绿色消费
二、绿色消费的产生
三、世界绿色消费的发展
四、中国绿色消费的发展
第二节培育绿色消费环境
一、绿色消费环境的概念
二、绿色消费5 R原则
三、绿色消费环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第三节开拓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
一、什么是绿色产品
二、绿色产品的生产
三、绿色产品的标准与认证
四、发展绿色产业
第四节建立绿色营销体系
一、什么是绿色营销
二、发展绿色营销的意义
三、绿色营销的方法和策略
第十一章闲暇消费(3课时)
本章重点为闲暇消费的意义和作用,难点为如果提高闲暇消费质量
第一节闲暇消费的意义和作用
一、闲暇消费的意义
二、闲暇消费的作用
(一) 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 对发展社会文化的作用
第二节闲暇消费的误区
一、国外存在的闲暇消费的误区
二、我国闲暇消费的误区
三、要文明健康地进行闲暇消费,提高消费质量,必须划清几个界限
(一) 要划清享受和非享受,甚至腐化堕落的界限
(二) 要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界限
(三) 要划清文化与非文化,甚至反文化的界限
(四) 要划清合理赢利与不合理赢利,甚至非法牟利的界限
第三节闲暇消费方式
第四节不断提高闲暇消费质量
第十二章信息消费(3课时)
本章重点为信息消费的作用,难点为信息消费的潜在风险
第一节信息消费的内涵和特点
一、信息消费的概念
二、信息消费的特点
(一)共享性
(二)增殖性
(三)差异性
(四)自乘效应
第二节信息消费的作用和潜在风险
一、信息消费的作用
(一)信息消费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信息消费引发的消费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效益和生活质量。
(三)信息消费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信息消费中的潜在风险
(一)信息消费与消费者权益
(二)信息消费与信息安全
(三)信息消费与消费者身心健康
(四)信息消费与“数字鸿沟”
第三节发展信息消费,全面推进我国的信息化进程
一、当前我国信息消费的情况和问题
二、推进我国信息消费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第十三章旅游消费(3课时)
本章重点为旅游消费的作用,难点为如何进一步发展旅游消费
第一节旅游消费的作用
一、对旅游消费的新认识
二、旅游消费的作用
第二节我国旅游消费的情况、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近年来发展旅游消费的情况和问题
二、我国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生态旅游(包括森林旅游)
(二)文化旅游
(三)有文化内涵的度假旅游
第三节进一步发展旅游消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
二、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三、提高旅游消费的层次和质量
四、要制定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
五、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和旅游者的素质
第十四章文化教育消费(3课时)
本章重点为文化教育消费的作用,难点为文化教育产业化的界限
第一节文化教育消费的作用
一、文化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生产力的极重要的条件
二、发展文化教育消费,是创建文明社会的重要方面
三、发展文化教育消费,是提高消费力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文化教育事业与产业
一、文化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部分是事业,一部分是产业
二、发展文化教育产业的意义
三、文化教育产业化的界限
第三节我国文化教育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教育消费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二、文化教育消费发展还不平衡
三、文化教育消费成本上升
四、文化教育消费者维权较难
五、文化教育投入相对滞后
六、精神文化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文化市场也须加强监管
第四节如何发挥文化教育作为第一消费力的作用
一、要端正价值导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加大文化教育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
三、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层的文化教育消费的扶植
四、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
五、倡导科学文明的精神文化消费方式
六、加强对文化教育消费领域的行政与法制管理
第十五章消费与社会保障(3课时)
本章重点为影响医疗消费行为的因素,难点为调整医疗消费结构
第一节社会保障与消费的关系
一、社会保障概述
二、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三、我国社会保障对消费影响的简要分析
第二节医疗消费与社会医疗保险
一、医疗消费概述
(一)医疗消费的特征
(二)影响医疗消费行为的因素
二、社会医疗保险及费用控制
(一)社会医疗保险基本理论
(二)医疗保险费用控制
三、我国医疗消费的发展趋势
(一)医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二)医疗消费结构不断调整
(三)医疗消费环境改善
第三节农村社会保障与消费
一、农村社会保障现状与问题
二、农村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
第四节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居民消费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
第十六章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3课时)
本章重点为消费者权益的界定,难点为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第一节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
一、消费者权益的界定
二、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
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
四、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一、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
二、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一、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二、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具体途径
第四节加强消费教育:建立完善的消费教育体系
一、加强消费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消费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建立完善的消费教育体系
第十七章加强对消费的调控和引导(3课时)
本章重点为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的重要性
第一节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的重要性
一、对消费进行宏观与微观的调控和引导
二、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的重要性
第二节调控和引导消费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用先进文化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
二、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
三、必须从生产力与消费力之间进行良性循环的高度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
四、必须从当代消费发展的趋势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
第三节调控和引导消费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一、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积累(包括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以利于发展消费力,扩大消费需求
二、运用经济手段,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市场
三、引导消费观念
四、运用法律手段,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伪劣,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四节调控和引导的最终目的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三、使用说明
《消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技术课,是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先行课的基础上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消费经济学本身理论体系;了解和理解消费经济学学科地位,消费经济学与消费经济领域内其他学科的关系,消费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理论素质,使学生了解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学会用消费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鉴于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采用实验理论和案例教学,并安排若干次作业。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消费经济学》,伊志宏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书目:
1.《消费经济学》,文启湘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迪顿著,龚志民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现代消费经济学通论》,柳思维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消费经济学》,李新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消费经济学(第二版)》,尹世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消费经济学——基于经济计量学视角》,陈燕武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7.《消费经济学》,姜彩芬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8.《消费经济学理论溯源》,赵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9.《消费经济学概论》,李巍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版。
10.《消费中的经济学》,崔晓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