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学科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党建工作|学生园地|勇往职前|校友之家|下载专区
 
  热点文章
 

  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详细信息
贸易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4-12-03 02:15  

 

 

 

 

 

(部):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称:贸易史

 

教务处

○一三年十月

 

贸易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贸易史(英文) commercial histor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

课程编号

学时数

51

归属学院(部)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授课对象

贸易经济专业

完成人

赵霞

职称

副教授

审定人

完成日期

      2013   108  

 

课程简介

《贸易史》作为中国经济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性质上看既是一门历史学课程,也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中国商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历史上的商业事件、政策、思想、人物和典籍为重点,通过对相关史料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对中国数千年的商业历史发展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把握中国商业发展的特殊性,明了长期影响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重农轻商思想及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原因和消极影响等,结合现实,史论结合,重在启发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爱国心、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贸易经济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专业课程体系来讲,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之后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起拓展和深化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中国商业史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对中国商业史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事件、政策、思想、人物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综合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在内容体系上,《贸易史》包括三个部分,即古代、近代和现代,古、近代商业史以鸦片战争为分界,近、现代商业史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其中又以近现代商业史为重点。随着国内外商品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中国商业史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贸易史》也将成为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中国商业史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对中国商业史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事件、政策、思想、人物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综合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

1、牢固掌握中国商业史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对中国商业史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3、对中国商业史上的事件、政策、思想、人物和典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综合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第一章 商业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商业  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商业史的一些预备知识,掌握有关中国商业史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以及本课程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为以后各章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掌握中国商业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商业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商业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情况介绍。

教学难点:我国古代商业的产生。

[教学内容]

(1课时)

一、中国商业史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二、中国商业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情况介绍

三、本课程的内容安排

 

第一章商业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商业(公元前476年以前)

第一节中国商业的产生  (1课时)

一、商业的概念与起源

二、我国古代商品交换的产生

三、我国古代商业的产生

第二节中国古代关于商业的传说  (1课时)

一、神农氏日中为市

二、祝融作市

三、皇帝时代服牛乘马”“市不预贾

四、尧、舜、禹时代关于商品交换和商业的传说

五、关于商族祖先王亥经商的传说

 

第二章商和西周的商业(公元前十六世纪——公元前771年) 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商和西周商业的基本情况,了解货币的产生及其种类和演变过程,掌握工商食官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要求学生对工商食官制度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通过与现实中的“官本位”现象相对照,分析、思考排除其影响的办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种类及其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工商食官格局的形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2课时)

一、城市商业萌芽

二、海贝为主要货币

三、商业受奴隶主控制

四、市场管理制度建立

第二节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商人阶层的出现(2课时)

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及其局限

二、贝币的广泛流行和铜铸币的出现

三、商业和商人阶层的产生

第三节商业的格局与市场 (2课时)

一、城市商业的萌芽

二、工商食官与奴隶主经商

三、民间商业

四、《周礼》中的市场管理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基本情况,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思想和商业政策,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去分析现实中存在的商业现象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管仲的商业思想与商业政策。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大发展的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课时)

一、自由经商

二、货币的发展

三、重视商业

第二节诸侯列国商业的发展和地区之间物资交流的活跃 (0.5课时)

一、春秋时期东周王国和各诸侯国的商业

二、战国时代商业的繁荣

第三节  “工商食官格局的打破和自由大商人的崛起(0.5课时)

一、工商食官格局的打破

二、自由大商人的崛起

第四节铸造货币的广泛流通和黄金的使用 (0.5课时)

一、铸造货币的种类及其流通

二、黄金的大量使用

第五节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思想和商业政策 (0.5课时)

一、管仲的商业思想与商业政策

二、计然、范蠡的商业理论

三、白圭的经商致富理论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大发展的原因 (1课时)

一、生产力的重大进步

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动

 

第四章 秦汉至隋唐五代的商业

(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秦汉至隋唐五代商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城市的变迁与市场的发展情况,理解抑商思想在中国产生、延续的原因及其影响;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的积淀中发现现实中存在的思想观念的由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会客观、实际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的变迁与市场的发展。

教学难点:抑商思想在中国产生、延续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发展的概况 1课时)

一、秦汉时期商业在抑制中缓慢发展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的衰退

三、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五代时期商业的凋敝

第二节城市的变迁与市场的发展 (1课时)

一、城市商业的发展变化

二、市场管理制度的演变

三、夜市、草市与农村集市

第三节商业行业组织与官营商业 (1课时)

一、进入市场的商品种类

二、商业行业与商业组织

三、官营商业

第四节抑商政策在全国的推行及其制度化(1课时)

一、抑商政策的萌芽

二、汉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抑商政策和贱商措施

三、汉代抑商政策的制度化

第五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商业往来和对外贸易的兴起(2课时)

一、国内各民族之间商业往来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的兴起

第五章宋辽金元的商业

(公元960 ——1368)   5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宋辽金元商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两宋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产生,理解坊市分区制度的破除对商业发展的意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的商业行业组织与后来的商帮的异同,并思考商业行业组织对商业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坊市分区制度的破除及其对商业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商业行业组织的出现及其与后来的商帮的异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发展概况 (1课时)

一、两宋的商业

二、辽、金的商业

三、元代的商业

第二节市场形式的重大变化与商业行业组织的出现 (1课时)

一、坊市分区制度的破除

二、商业行业与行业组织

三、王安石与熙宁新法

第三节城市商业的演变与镇市初兴 (1课时)

一、城市商业重点的南移

二、北宋汴京、南宋临安的商业繁荣

三、辽、金、元的城市商业

四、镇市的兴起

第四节纸币的出现(1课时)

一、纸币的雏型——交子与会子

二、元代的钞币——正式纸币的出现

三、纸币发行过滥及其危害

第五节以海路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1课时)

一、对外贸易路线的重大变化

二、宋代海外贸易的兴起

三、元代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章明清的商业——鸦片战争前

      (公元1368--1840)   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商业(鸦片战争前)的基本情况,了解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内容及其成因,理解商业在资本主义萌芽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要求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危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有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内容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商业在资本主义萌芽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发展的概况 (1课时)

一、明代的商业

二、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商业

第二节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商业行帮的出现(1课时)

一、国内市场的扩大

二、会馆、公所的出现和商业行帮的形成

第三节城市商业与镇市商业的进一步发展(1课时)

一、城市商业的繁荣

二、镇市商业的兴起 

第四节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及其曲折发展(1课时)

一、明代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及其表现

二、清代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再现及其曲折发展

第五节对外贸易的逆转(2课时)

一、明初闭关政策下的朝贡贸易

二、郑和七下西洋

三、倭寇猖獗与走私盛行

四、欧洲海盗的入侵

五、鸦片战争前清代闭关政策下的对外贸易

第七章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商业

      (公元1840年至1927)  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晚清至民国初期商业的基本情况,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消和原料掠夺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民族商业资本的产生及其两重性,民族资本主义商业在发展中的障碍。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正确看待外国商业资本、买办商业资本及其反动性,提高客观分析、看待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商业资本的产生及其两重性。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看待买办商业资本及其反动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0.5课时)

第二节鸦片战争后国内市场的变化(0.5课时)

一、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

二、五口通商后对外贸易中心的转变

三、自然经济的逐渐被侵蚀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第三节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消和原料掠夺(0.5课时)

一、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二、外国侵略者中国农产品和其它原料的掠夺

三、外国洋行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贸易掠夺的工具

第四节中国商业资本的分化(0.5课时)

一、买办商业资本的产生及其反动性

二、民族商业资本的产生及其两重性

第五节  清王朝媚外压内的商业政策0.5课时)

一、屈膝投降的媚外商业政策

二、对国内正当商品流通设置重重障碍

三、滥加苛索的厘捐政策

四、币制紊乱对商品流通的危害

第六节  太平天国的商业0.5课时)

一、太平天国初期取消商业的思想及其修正

二、太平天国中后期的商业政策:扶植和鼓励正当商业发展

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

第七节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商业掠夺的加剧0.5课时)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深入

二、帝国主义对华商品倾销的加剧和中国人民抵制洋货的斗争

三、帝国主义对中国农产品和其他原料的进一步掠夺

第八节 新式商业的兴起及民族资本主义商业在发展中的困难0.5课时)

一、民族资本主义新式商业的兴起

二、民族资本主义商业在发展中的障碍

三、苛捐杂税对商业正常发展的阻碍作用

 

第八章民国时期的商业

        (公元1927-1949) 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国时期商业的基本情况,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的形成及其膨胀,四大家族商业统治的实质与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何中国未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的形成及其膨胀。

教学难点:四大家族商业统治的实质与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0.5课时)

第二节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和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的形成

一、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

二、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的形成

第三节 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四大家族商业独占和掠夺的加深(1课时)

一、商业独占组织的恶性膨胀

二、抗日时期四大家族的商业统治

三、四大家族的商业投机

四、四大家庭的武装走私

第四节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商业掠夺(1课时)

一、日本侵略者对台湾贸易的控制

二、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的商业垄断与掠夺

三、日寇在关内沦陷区的统治和走私

第五节美帝国主义独霸战后中国市场(1课时)

一、美蒋商约签订与美货在中国的泛滥

二、四大家族是美货的总买办

三、民族工商业的破产及其反美斗争

第六节国内市场分裂和国统区市场的崩溃(0.5课时)

一、国内市场的分裂

二、国民党统治区商业的畸型发展

三、国统区市场的全面崩溃

 

第九章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商业

1949年以后) 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以后商业的基本情况,了解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理解极左商业思想的根源及其对商业发展的危害;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商业政策的正确性,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难点:极左商业思想的根源及其对商业发展的危害。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商业(1课时)

一、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的建立与发展

二、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物价的斗争

三、两次调整商业

第二节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商业(1课时)

一、国家商业行政机构的调整和经济核算制的推行

二、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三次分工

三、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和预购

四、对私营工业实行加工订货和统购包销

五、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大跃进、经济调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商业(2课时)

一、 大跃进和经济困难时期的商业

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商业

三、 文革时期的商业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商业(2课时)

一、商业管理体制的初步调整

二、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多渠道商品流通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四、改进工业品购销形式

五、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加强商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开创商业工作的新局面

教学安排与课时计划

章节序号

章节名称

课时安排

备注

绪论、第一章

商业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商业

6

第二章

商和西周的商业

6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4

第四章

秦汉至隋唐五代的商业

6

第五章

宋辽金元的商业

5

第六章

明清的商业——鸦片战争前

6

第七章

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商业

4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商业

4

第九章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商业

6

机动

3

51

三、使用说明

1.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是在学生已经修习商品流通相关理论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避免脱节与内容重复。

2.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安排课堂作业,或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团队谈论。提交的作业次数应不少于五次。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余鑫炎编著《中国商业史》,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2004

2、李晋源等编《中国商业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商业部经济所编著《中国商业史稿》,中国财经出版社,1984年版。

4、范文澜著《中国通史》1-3册,人民出版社,2004

5、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中国出版集体、人民出版社,2005

6、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2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7、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3-4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8、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5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9、吴慧著《中国古代商业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3

10、万典武主编《当代中国商业简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