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学科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党建工作|学生园地|勇往职前|校友之家|下载专区
 
  热点文章
 

  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详细信息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12-03 01:39  

 

 

 

 

 

 

 

(部):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称:国际经济学

 

教务处

○一三年十月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国际经济学 (英文)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课程编号

2013004

学时数

51

归属学院(部)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授课对象

  经济类专业

完成人

  胡静寅

职称

   教授

审定人

周子翔

完成日期

  2013 10 8

 

 

 

 

 

 

 

 

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影响的学科,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本课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国际经济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经济学中的理论与政策问题,分析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开放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及其运行方式。课程内容分为微观(国际贸易部分)和宏观(国际金融部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着重介绍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政策和全球贸易体制的演化等内容;后半部分主要介绍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汇率理论与政策、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货币制度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及方法,如国际贸易赖以存在的基础、国际贸易的模式、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和分配、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资本和劳动要素发生国际流动的原因和经济效应、各种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政策对本国福利水平的影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者的主要论点。此外,还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影响汇率水平的因素,政府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该如何有效地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同时均衡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在世界经济中的运行规律,并能运用国际经济理论认识和分析重大国际经济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面临的复杂格局和诸多问题的能力。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影响的学科,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国际经济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经济学中的理论与政策问题,分析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开放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及其运行方式。本课程的先行课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

(二)教学目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及方法,认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在世界经济中的运行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国际经济理论认识和分析重大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汇率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搭配及其效应;一般掌握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收支调节;一般了解国际收支、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汇率制度及其演变。

(三)教学时数

共计51学时(17周、周3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7学时,机动2学时。(带*号的章节为自学内容或以自学为主。)

(四)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讨论、自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面向专业

经济学类专业(本科)。

二、教学内容

导 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学习国际经济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层次

二、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三、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2学时。

 

上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主要分析工具,并由此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模式及利益分配。

(二)重点与难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

2、社会无差异曲线

3、一般均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二、主要分析工具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3、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4、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5、贸易利益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分析方法,以及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深入了解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二)重点与难点

1、比较优势模型

2、相互需求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

一、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相对优势理论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模型的主要内容

1、基本分析

2、主要内容

第三节相互需求理论

一、互惠贸易范围的确定

二、贸易利益的分配

三、相互需求理论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五)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等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分析比较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异同。

(二)重点与难点

1、要素禀赋模型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一、相关概念

1、要素丰裕度

2、要素密集度

二、基本分析

1、生产可能性曲线

2、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3、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4、贸易利益

三、HO定理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一、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与上一章的要素禀赋理论的长期分析进行对照,了解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更好地理解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

(二)重点与难点

1、特定要素模型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一、资本

二、劳动

 第二节特定要素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模型的均衡解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三、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自学。

(五)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需求、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1、重叠需求

2、产品生命周期

3、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4、产业内贸易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需求分析――重叠需求理论

一、假定

二、逻辑推理

三、结论

第二节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二、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

4学时。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贸易保护的理论演变,深入掌握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倾销与反倾销等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1、关税的价格效应、贸易条件效应

2、倾销与反倾销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

  一、最佳关税论

  二、保护幼稚产业论

  三、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

  四、中心-外围论

  五、战略性贸易理论

第二节 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

一、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1、小国情形

2、大国情形

  二、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1、配额的发放形式

2、配额的经济效应

三、出口补贴分析

四、倾销与反倾销分析

1、倾销分析

2、反倾销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七章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之间的关系,熟悉并掌握资本、劳动力、技术国际流动影响商品贸易的机理,理解要素流动对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1、国际要素流动的影响

2、要素国际流动与国际贸易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与主体

1、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

2、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

3、贸易和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贸易效应

1FDI与贸易关系的理论

2、外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二节国际劳动力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

1、基本假设

2、分析工具边际劳动产出

3、福利变动分析

4、劳动力流动与国际贸易

二、移民的其他外在成本和收益

1、移民的外在收益

2、移民的外在成本

第三节国际技术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技术转移的方式与特点

1、国际技术转移概述

2、国际技术转移的方式

3、国际技术转移的特点

二、国际技术转移对商品贸易的影响

1、对商品贸易规模的影响

2、对商品贸易结构的影响

3、对商品贸易流向的影响

第四节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

一、服务贸易概述

1、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2、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3、服务贸易的范围

4、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要素流动对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1、要素流动对服务贸易规模的影响

2、要素流动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自学。

(五)教学时数

第八章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相关理论,分析一体化形成后对一国带来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1、贸易创造

2、贸易转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自由贸易区

二、关税同盟

三、共同市场

四、经济联盟

五、完全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1、贸易创造

2、贸易转移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五)教学时数

3学时。

 

下篇国际金融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九章国际收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的相关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及国际收支平衡的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1、国际收支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及宏观经济含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的含义

二、有关国际收支概念的几点说明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第三节国际收支分析

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1、国际收支的局部平衡

2、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二、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五)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章外汇与汇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外汇与汇率的基本知识,了解汇率决定的依据、汇率波动的影响及相关理论与政策选择。

(二)重点与难点

1、购买力平价理论

2、利率平价理论

3、货币模型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与外汇市场

二、汇率

1、汇率

2、汇率的标价方法

3、汇率的类型

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

一、汇率决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三、利率平价理论

四、货币模型(*)

五、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五)教学时数

9学时。

 

第十一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收支调整的几个基本理论,掌握国际收支调节的手段及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

1、马歇尔-勒纳条件

2、吸收分析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弹性分析法

一、进、出口与外汇的需求与供给

1、出口与外汇的供给

2、进口与外汇的需求

二、本币贬值与贸易差额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

1、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假设

2、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证明

第二节乘数分析法

一、贸易差额

二、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三节吸收分析法

一、国际收支、国民收入与总吸收的关系

二、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本币贬值对收入的影响

2、本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

第四节货币分析法(*)

一、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二、对货币分析法的简要评述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五)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十二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

  1BP曲线

  2、蒙代尔市场分配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策环境与政策目标

一、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政策手段

三、政策组合搭配原理

1、丁伯根法则 

2、米德冲突

3、蒙代尔的政策搭配法则

4、斯旺模型

第二节  ISLMBP模型

一、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与LM曲线

1、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

2、开放条件下的LM曲线

二、BP曲线

1BP曲线的含义

2BP曲线的方程

3BP曲线的推导

4、影响BP曲线移动的因素

5、两种极端情形

三、ISLMBP模型

第三节内外平衡

一、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分析

1、财政政策的作用分析

2、货币政策的作用分析

第四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

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假设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

(五)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十三章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与内容

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内容

第二节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自学。

(五)教学时数

 

 

三、考核方式

根据学校安排采取闭卷方式。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比例分别为10%20%70%

 

四、教材选用

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月北京。

五、参考书目

1、佟家栋,高乐咏:《国际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华民:《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湛柏明:《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海闻,施建淮:《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刘思跃,肖卫国:《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袁志刚,宋京:《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程大中:《国际贸易:理论与经验分析》,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8[]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10[]P.T.埃尔斯沃思,J.克拉克·利思:《国际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2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