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学科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党建工作|学生园地|勇往职前|校友之家|下载专区
 
  热点文章
 

  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团队 >> 正文
详细信息
国际贸易学省级教学团队
2014-12-03 03:26  

国际贸易学省级教学团队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一)历史沿革

兰州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和历史。作为我校资格最老、竞争力最强的学科之一, 已形成了一个伴随着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优秀创新型团队。近二十年来,本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科创新为导向,以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以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在建设“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这一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在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团队优势和特色,目前已建设成了融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于一体的完整体系。近几年来,在教学团队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1999年国际贸易学科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国际贸易学》课程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年被评为兰州商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人员构成

目前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已经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治学严谨并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人员队伍。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6人。在教师队伍中有2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被评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被确定评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还有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8人担任国家及省部一级学术团体常务理事或理事,3人兼任武汉大学硕士生导师。在教师队伍中,77%的教师来源与国内外重点院校。其中45岁以下的教师占本专业教师的92%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本专业教师的62.5%。有42%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开设专业课。在本专业的8门核心课程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已经全部实行双语授课。本专业教学团队还承担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经毕业了四届研究生。

(三)团队特色

1、教学与科研并重

本团队的成员大都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科教学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同时,他们中许多人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丰富。近5年以来,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国流通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经济合作》、《财贸经济》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承担省部级等各类课题(含教学研究)45项(其中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课题4项,近3年来纵向科研课题经费达156.6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

2、重视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一直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中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制定了对青年教师进修和培训的中长期计划。其中包括指定年资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给青年教师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实现“传、帮、带”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导师培养计划”;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问学习,把握学科发展动态,提高学术水平的“外出进修计划”;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的“在职深造计划”;敦促青年教师及时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现代化教学训练计划”等等。通过这些计划和措施的实行,可以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的学历层次、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3、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涉及到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何依据我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发展对国际贸易外向型人才的需要,结合我院国际贸易学科长期发展所积淀雄厚优势,本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新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等手段,在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摸索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格健全,情操高尚,富有团队精神,外语水平高,熟悉国际贸易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优异,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外向型、应用型人才,不仅受到同行及专家的肯定,也受到学生们的赞扬和欢迎,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认可。

(四)目标定位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商业人才”的需要,按照“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我院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建成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制定目标:1、师资结构优化、学缘领域较为完整、学科带头人的知名度大;2、能够高质量地培养具有雄厚的现代经济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应用理论基础、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现代商业人才;3、在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处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的较高水平,使得毕业生在经贸理论素养与实践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优势。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蔡文浩

出生年月

1962.7

参加工作

时间

1982.1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授予时间

2000.7

高校教龄

29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副校长

联系地址、邮编

甘肃,兰州,和平镇,兰州商学院,730080

办公电话

0931-5252006

电子邮件地址

caiwh139@139.com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2008年,研究报告:甘肃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对策研究,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8年,论文:供应商选择中的动态博弈与激励机制,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008年,研究报告:新时期商贸环境与商贸实践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

2008年,研究报告:甘肃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对策研究,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78.3-1981.12

兰州大学数学系

数学专业本科生

1986.9-1988.12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学习

商业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1997.9-2000.7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习

贸易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8.12至今

兰州商学院任教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

《国际商务谈判》(双语)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5    

王必达

44

参加工作时间

1989.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发展经济学

高校教龄

22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副校长

聂元贞

45

参加工作时间

1988.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世界经济

高校教龄

18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图书馆馆长

 

朱廷珺

44

参加工作时间

1989.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世界经济

高校教龄

22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院长助理

 

杨志龙

45

参加工作时间

1988.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政治经济学

高校教龄

23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经贸学院院长

 

雷兴长

52

参加工作时间

1983.6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历史学

高校教龄

18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胡静寅

36

参加工作时间

1997.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世界经济

高校教龄

14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张唯实

37

参加工作时间

1997.6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硕士

区域经济

高校教龄

13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于倩

31

参加工作时间

1999.6

最终学历(学位)

双硕士

国际商法

国际贸易

高校教龄

8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经贸学院副院长

 

赵燕

43

参加工作时间

1989.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国际贸易

高校教龄

12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安占然

43

参加工作时间

1988.6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企业管理

高校教龄

14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姬顺玉

35

参加工作时间

1998.6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国际贸易

高校教龄

12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姜洋

31

参加工作时间

2003.3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

经济学

高校教龄

6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

 

陈欣怡

32

参加工作时间

1999.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世界经济与政治关系

高校教龄

4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谭伊茗

30

参加工作时间

2007.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国际贸易

高校教龄

4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周子祥

37

参加工作时间

1997.6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政治经济学

高校教龄

14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根据人数复制、填写)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

蔡文浩

 

2006年至今

894

国际贸易

国际商务谈判

国际贸易

王必达

2006年至今

653

国际贸易理论

聂元贞

2006年至今

769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生课程)

WTO专题(研究生课程)

国际贸易前沿问题(研究生课程)

朱廷珺

2006年至今

780

国际投资专题(研究生课程)

国际贸易学说专题(研究生课程)

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杨志龙

2006年至今

872

西方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MBA课程)

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雷兴长

2006年至今

528

国际贸易学

国际经济学

胡静寅

2006年至今

512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

张唯实

2006年至今

586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投资学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国际贸易

于倩

2006年至今

1260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

赵燕

2006年至今

1132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研究生课程)

安占然

2006年至今

1244

国际贸易实务

外贸英文函电

姬顺玉

2006年至今

1308

外贸制单实务

国际运输与保险

姜洋

2006年至今

1526

国际货运代理

高级经贸英语

世界市场行情

世界经济概论

陈欣怡

2006年至今

438

海关制度管理

国际商务谈判

谭伊茗

2006年至今

288

国际投资学

国际经济学

周子祥

2006年至今

1120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

王必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5

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WTO新议题:问题、争论、对策

聂元贞参编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52

2006年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管理经济学

蔡文浩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68

全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规划教材

饭店业市场营销

蔡文浩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76

国际贸易

朱廷珺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

朱廷珺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

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实务

胡静寅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

广告英语

魏双霞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96

区际贸易与区域发展

王必达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4

EDI原理与应用

—国际贸易新技术手段

刘抒聪

甘肃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104

国际商务

安占然、朱廷珺、于倩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

20109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

甘肃省高校教学成果奖

教育厅级

2008.4

甘肃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对策研究

 

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甘肃省级奖

 

2008.4

供应商选择中的动态博弈与激励机制

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甘肃省级奖

 

2008.4

新时期商贸环境与商贸实践研究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

教育厅级

2008.4

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优秀指导教师

团省委、教育厅、省科协

2009.4

中国西部地区贸易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以甘肃省为例

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教育厅级

2009.5

关于扩大甘肃省对内对外开发程度对策研究

甘肃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甘肃省级奖

2009.7

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比较优势的拓展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奖

国家级

2009.11

甘肃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教育厅级

2010.8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教育厅级

2010.8

甘肃省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问题研究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教育厅级

2010.8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0.6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4.7-2006.7

国际商务实验室实验内容体系建设

0.1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5.3-2006.6

贸易经济专业建设

0.5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5.7-2005.12

中英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项目号L20066200015

1.5万元

省外国专家局

2006.3-2006.12

国际贸易学——省级精品课程

3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6年至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

0.15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7.3-2008.5

2007年国际商务实验室国家财政扶持

800

国家财政专项

2007年至今

商品学实验室建设

2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8年至今

与时俱进,国际贸易学精品课程讲授方法研究

0.15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8.6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0.1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8.10-2009.10

EDI电子数据交换实验室

2万元

兰州商学院

2008年至今

商务发展设计研究中心

甘肃省商务厅

2009年至今

西部经济开发研究中心

兰州商学院

2008年至今

甘肃省物资集团实训基地

甘肃省物资集团

2008年至今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校地合作项目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

2008年至今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一、团队设置特色

1、教学与科研并重

本团队的成员大都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科教学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同时,他们中许多人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丰富,近5年以来,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国流通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经济合作》、《财贸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教材10部;承担省部级等各类课题(含教学研究)45项(其中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课题4项,近3年来纵向科研课题经费达156.6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

2、重视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一直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中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制定了对青年教师进修和培训的中长期计划。其中包括指定年资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给青年教师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实现“传、帮、带”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导师培养计划”;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问学习,把握学科发展动态,提高学术水平的“外出进修计划”;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的“在职深造计划”;敦促青年教师及时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现代化教学训练计划”等等。以期通过这些计划和措施的实行,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的学历层次、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3、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涉及到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何依据我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发展对国际贸易外向型人才的需要,结合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长期发展所积淀雄厚优势,本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新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等手段,在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摸索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格健全,情操高尚,富有团队精神,外语水平高,熟悉国际贸易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优异,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外向型、应用型人才,不仅受到同行及专家的肯定,也受到学生们的赞扬和欢迎,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认可。

 

二、专业与课程特色

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着深厚的学科积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本专业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力争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科研主攻方向与创新成果等方面实施具体措施,从而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专业和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经贸类人才培养基地。

根据经济管理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提高选修课的比例,注重实践,提高素质,增强适应性”的原则,打造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构建专业方向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程模块,积极探索适应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门人才,课程设置上不仅强化了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训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力争与国际接轨,如开设使用双语和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取上力争与国外大学接轨。同时还通过聘请国内外大学知名教授担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主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承办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三、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举措

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突出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和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2、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注重处理好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与学、教学与科研,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从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及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改革。

3、改革了传统的“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并实行了“教学与科研互动”和“教与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建立了“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4、建立了E-学习环境。包括:(1)仿真程度极高的模拟环境。与以往人为控制的实验环境不同,在该环境中,借助于互联网,所有的即时行情全部都是最新更新的数据,与实际保持高度一致。该模拟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实战训练。(2)建立了师生互动的网络学习园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相关材料上载到学院网站,学生可以随时给教师用电子邮件或者学生群留言的方式请教问题。目前已经链接的内容有关联课程教学内容、国际贸易领域的新动态和做法、大型网络资源库、与国际贸易和经济有关的资格考证资料等等。

5、努力开展双语教学。目前已经实现双语教学和正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有:《国际贸易学》、《外贸英文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战略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6、促进学生主动利用学习资料,包括:(1)鼓励学生使用我校图书馆的各种书籍;(2)为院资料室购置大量最新理论经济学著作,增订《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国际商报》等期刊中外文期刊,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中外文图书3200余册;(3)鼓励支持学生在学院网站上建立外贸知识学习园地,进行互动学习;(4)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通过网络进行最新动态的学习,以及对国际贸易领域新问题的分析。

 

四、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本团队十分注重实践、实验教学,制定了实验室建设的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

1、建设国际商务实验室,通过购进相关外贸软件进行上机模拟练习和外贸实习演练,使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不断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对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2年以来,本学科邀请美国威斯康星洲大学教授刘卫平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卫平博士、雷达博士、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陈启杰、武汉大学教授颜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则等国内著名高校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与此同时,本学科的教师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并有8名教师在国内重要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任职。有8人次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参加了学术会议。

3、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实习基地。目前我院已经与兰州百盛、亚欧集团、甘肃物资集团、成县、白银平川区等单位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对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很好。

4、积极开展“学术月”活动,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WTO与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入世与中小企业发展、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我国外贸发展问题、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仲裁法的完善等方面的学术报告。

5、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我院学生会主办的刊物《经贸视点》,面向全校师生,立足于经贸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在兰州商学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五、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

我专业拥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条件,为创立更新更好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设备条件。我院现有互联网终端65个,仪器设备总价值67万元,基本满足了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此外,国际贸易学授课的教室均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可以进行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建立大型网络资源库,包括专业各类课程的教案、课件、题库和案例库等,学生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和学习沟通;开设特色模拟实验室,衔接教学环节和实习环节;建立师生互动教学平台,可以在网上完成发送课件,布置作业,答疑等教学环节。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一、教材成果的应用推广

1、《国际贸易》(高等教育出版社)被确定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国际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被确定为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3、《WTO新议题:问题、争论、对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4、《管理经济学》(科学出版社)被确定为全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规划教材;

5、《国际商务》(北大出版社)被确定为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二、课程建设成果的应用推广

1、加强网站建设,以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共享化,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有:《国际贸易》省级精品课程;《国级经济学》校级精品课程。

2、加强同其它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交流,推广我们的教改成果。

三、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申报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在科研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将多项科研成果在教学中采用:

1、专著《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的研究成果被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国际贸易前沿问题》课程列为专题之一;

2、论文《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若干特征》,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全文转载,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国际贸易前沿问题》课程的专题之一;

3、论文《偶然还是必然----亚太地区三次金融危机共性剖析》作为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世界经济运行机制与协调》课程的专题之一;

4、关于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多项研究成果,被收录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教材中。

5、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论文,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作为重要案例和实践教学题目;

6、关于UCP600的研究,非常及时地补充到国际贸易惯例教学中,增强了时效性,弥补了教材的滞后缺陷。

7、关于贸易条件的研究,充实了贸易报价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准确把握价格因素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重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8、多项研究成果,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对引导学生关注学术前沿动态、经济热点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发展》

2000.1

现代商学体系要适应商业革命的进程

兰州商学院学报

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03.6

 

与时俱进,国际贸易学精品课程讲授方法研究

《发展》

2007.4

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5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角色训练

《兰州商学院教学改革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8.1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改革研究

《发展》

2008.3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教育理论与实践》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6

“校漂族”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6

欠发达地区商贸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西北高等教育》

2010.3

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发展》

2010.8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国际贸易教学团队十分注重对年轻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制定了青年教师长期、规范的进修和培养计划。

1、岗前培训和普通话测试。每位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法等师资课程的培训和普通话的测试,并须考试合格。

2、导师培养计划。从2002年起,每位青年教师都被指定了年资较高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老师,并向青年教师及其指导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以达到传、帮、带使青年教师更快发展之目的。

3、外出进修计划。为了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我们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问学习。近年来,本学科组选派外出学习的青年教师名单以及进修内容如下:

 

姓名

职称

进修/学习学校

内容

时间

吴亮

副教授

日本滋贺大学

国际经济学

200311月~20045

杨雯

讲师

北京大学

国际经济学

20049月~20057

刘抒聪

讲师

北京大学

电子商务

20042月~20047

魏双霞

副教授

兰州商学院

国际贸易

20062月~20067

吴佳

讲师

兰州商学院

国际贸易

20062月~20067

蒋秀凤

讲师

兰州商学院

国际贸易

20062月~20067

陈欣怡

讲师

兰州商学院

世界经济

20072月~20077

姜洋

讲师

成都

商务英语

20107

安占然

副教授

杭州

国贸实务

201010

 

4、现代化教学训练。青年教师要及时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2000年开始,本学科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国际贸易理论、方法、案例与软件的教学在同一课堂交互进行。目前,全学院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全部由主讲教师自行完成。

5、在职深造计划。我们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2000年以来,本教学团队先后有多位中青年教师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现有多人攻读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学位,5人攻读硕士学位。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借鉴欧盟经验,促进甘肃省资源依赖型企业治理结构优化

9.5万元

中欧小项目便捷基金办公室

2005-2006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8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

2008-2010

甘肃流通体系研究

5万元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

2009.5-9

产业转移的动力基础、引力因素与效率研究

20万元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2011

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商业政策设计

8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9年度西部项目

2009-2011

 

2.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

 

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在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应用,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科研成果充实、更新教材,充实教学内容。我们坚持瞄准本学科省内一流和国内先进水平,立足现有优势,不断追求本学科的前沿水平,不断更新专业教材或教辅材料,在教材编著过程中,我们注重吸纳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教材的系统性、时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2)及时将教师研究成果以学术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将前沿性的问题以学术沙龙的方式与学生交流,长期坚持将教学团队的科研成果及时以多种方式转化为教学内容。 

3))以研究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我们坚持教师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完成小课题等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使教学互动,又加深了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科研能力。

4)开展计算机模拟教学,增加学生感性知识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利用我院国际商务实验室设备和已安装的相关国际贸易软件,对业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进行计算机模拟教学,如报关、运输保险、制单等。计算机模拟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系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掌握。

5)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们通过跟踪国贸工作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搜集报刊、图书、网络中的信息资料,掌握了不少有教学价值的案例,编辑成教学资料,应用到课堂教学和教学指导中,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6)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大学生科研基金、教改项目、大学生课外活动等措施吸引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验活动,主动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对前沿和热点问题的“提出-研究-解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与创造力,达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1、人才

目前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已经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治学严谨并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人员队伍。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6人。在教师队伍中有1人被评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被确定评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还有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8人担任国家及省部一级学术团体常务理事或理事,3人兼任武汉大学硕士生导师。在教师队伍中,77%的教师来源与国内外重点院校。其中45岁以下的教师占本专业教师的92%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本专业教师的62.5%。有42%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开设专业课。在本专业的8门核心课程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已经全部实行双语授课。本专业教学团队还承担国际贸易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经毕业了二届研究生。

2、科研

本团队的成员大都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科教学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同时,他们中许多人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丰富,近5年以来,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国流通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经济合作》、《财贸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教材10多部;承担省部级等各类课题(含教学研究)45项(其中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4项,近3年来纵向科研课题经费达156.6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

3、实习基地

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始终重视学科的研究基地和学生的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我们有两个研究基地(甘肃WTO研究中心和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和一些学生实习基地。两个研究基地都是开放式的研究机构,除了我校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还吸收了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培训中心,经济贸易委员会外经处,计划发展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等党政机关的有关人员担任特邀研究员。甘肃工业大学国际经管学院院长,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刘用卿教授也是我们基地的研究人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甘肃省外经贸厅、甘肃省计委、甘肃省经贸委、甘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随着西北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育,特别是近年来西部大发展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兰州市的计委、经委、外贸厅(局)以及有关企业都有相当数量的重要课题要求我们派员予以支持。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这些课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从中提高自身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一些学生写出了较高水准的调研报告,在本地有关报刊上予以发表,有的送达相关厅(局),受到了好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注重教学实践,同政府专业对口部门及企业(甘肃省五矿、机械进出口公司、中外运甘肃分公司)等对口业务单位联系较广,积累了较丰富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好的经验,这些也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另外,本学院WTO研究中心、EDI实验室和商品实验室拥有的60余台计算机和其它实验设备可为师生平时搜集、整理、分析经济资料提供条件。学校计算机中心专业机房的计算机可为其提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这些基地,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档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4、运行机制

为加强学科的建设力度,提高学科建设的管理水平,本团队根据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了《国际贸易学科建设具体发展规划》、《国际贸易学科科研奖励、资助办法》等管理制度,做到了学科建设目标明确,方案可行,措施得力,责任到人。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一)存在的不足

1、教材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的教材体系,非专业的国际贸易教材体系中存在阅读量较少,适用的双语教材基本空白;在专业的国际贸易教学中,缺乏适合配套的教学参考和试验教材。

2、双语教学还有待探索

原本在我们的教学规划中,要将国际贸易开设成全校范围的双语教学,但是由于各个专业学生外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加之教师的英语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影响了这一计划的实施。因此,目前国际贸易的双语教学,除了专业学生之外,非专业学生就只有商务英语开设。但是由于英语专业教师缺乏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背景,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3、高层次人才培养问题

我院在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际贸易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但目前人才培养层次主要是大学本科层次,这使得已形成的学科优势不能及时融合与渗透于硕士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不能通过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来锻炼和提高学术队伍的水平。解决这一制约团队发展的瓶颈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力度,营造硕士研究生培养所必须的局部环境,并获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4、科研成果的开发性应用问题

在本学科重点建设期间,本团队承担了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使学科队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中,本团队的所起的作用还不够,所拥有的研究能力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应该主动地发挥团队在软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为各级政府的决策科学化、地方和企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5、研究经费问题

由于我院国际贸易学学科的应用方向大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而我们所处的环境对于社会科学研究重视不够,目前,本团队所承担的纵向课题研究所获得的资助经费都比较少,有些课题还属自筹经费项目。

6、学术队伍建设问题

本团队的整体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占多数,这说明团队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下大力气,使他们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上台阶。这对本学科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是我们今后学科建设的重点工作。

7、对于网络的开发还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作为西北地区力量最强的国际贸易教学和科研单位,我们的远程教学尚未开展,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实现了远程教学,那么就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大的区域辐射效应,为西部地区的外向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援助。

(二)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立足甘肃实际,研究市场经济本质规律,探索 WTO 规则框架下的贸易政策、战略和战术,传播贸易是地区经济增长方向盘和发动机的理念,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质量,适度扩充规模,为甘肃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设思路

1、用动态的眼光和求实的态度对待团队建设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都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同时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更新,成为我们今后加强国际贸易团队建设的新的背景。始终如一、坚持不懈、不甘落后、务求实效仍将是我们进行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建设所持有的基本态度。

2、理清思路,形成团队整体优势

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水平等,无疑是团队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从基础工作做起,下功夫、花气力认认真真抓好专项建设。但分项重点建设不能替代学科建设,需要将其纳入团队整体建设的要求之中,以形成团队整体优势,发挥整体效能。

3、把应用研究作为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

国际贸易学作为应用性学科,它的价值在于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在于应用研究领域拓宽和加深。而应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则会不断充实和国际贸易学这一独立的知识系统。团队带头人多年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实践表明:将重点放在国际贸易学应用研究领域,尤其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某些方面,集中相应的科研资源和人力,认真研究,有助于我们利用国际贸易理论来分析问题,揭示出问题的实质,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4、强化为西部培养人才的紧迫感

西部未来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知识资源的匮乏和对现有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的低下。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相比较,这方面问题更突出。知识要素的存量和增量及其利用能力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如何利用本团队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已形成的研究方向,打破常规、利用现有条件和基础培养更多的国际贸易学科人才,不仅是西部开发的需要,也是团队建设立足点的集中体现。

5、更新育人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在国际贸易学学科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应该给大学生什么样的国际贸易思想、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是什么,国际贸易与其他学科课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已经尖锐地摆在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教师们的面前。我们达成的共识是:讲授国际贸易学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国际贸易的经典理论、国际贸易学的思想和原理,还要给学生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的本领,使学生将英语和国际贸易学的学科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不但会用英语,而且能用英语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6、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

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形下,要通过多种渠道,为政府、企业服务,争取经费,用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7、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创造舒心、宽松的工作环境

在我们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要制定倾斜政策,为现有的人才队伍创造尽可能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在评比、晋升和待遇等方面对学科骨干给予照顾。

(四)建设措施

兰州商学院国际贸易学教学团队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教学科研积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根据以上目标和思路,本团队具体建设方案是:

1、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运行和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不足,为了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素质,确定合理的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方向模块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的比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的比例;适当增设反映国际经贸学科前沿的课程,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更趋科学、合理;结合省级精品课程国际经济学建设,尝试探讨一种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目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教研室为载体,以传帮带为形式,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的新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强化“名师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社会声誉高的教学科研队伍;通过引进、委培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全面促进教师队伍的业务和学识水平;通过引进在本学科有一定影响或发展潜力的高学历人才到本校任教,积极邀请专家来开展学术讲座,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顾问或兼职教授;同时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攻读学位或出国做高级访问学者;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水平、学术进步和、科研钻研的方法和技巧。计划2015年使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由目前的16%提高到25%左右;积极发挥教研室的功能,完善精品课程内容,争取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努力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定位,组建密切关联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教学科研小组,加强调教学科研“双耦合”;在职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国外、国内著名大学进修或访问学者,打造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的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3、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本教学团队现依托甘肃省级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和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学”,以及“国际贸易经济与贸易”和“世界经济”硕士学位点建设,重点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的建设内涵,使之成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创新基地作用的平台。

4、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加强现有的“国际贸易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在用好现有教材基础上,鼓励教师自编高质量的地域性教材,选用国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教材;加强自编教材及其配套教材的建设工作,修订有关教材,争取列为国家级的21世纪教材进一步加强教师梯队的建设和培养,通过国内进修、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出国访问学者等方式全面提升国际贸易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和科研能力和素质。

5、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进一步改善国际商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实验条件,巩固已有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重点建设甘肃省物资集团实训基地,强化校企联合。继续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一方面继续保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理论性,为今后考取研究生从事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一些实践性和操作性课程,并通过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多种渠道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学生考研和毕业求职的多重需要。

6.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质量

加强科学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适应团队向教学研究型发展的需要。继续发挥优势,鼓励教师申报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在科研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