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学科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党建工作|学生园地|勇往职前|校友之家|下载专区
 
  热点文章
 

  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专业 >> 正文
详细信息
贸易经济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2014-12-03 03:09  

兰州商学院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贸易经济

四年

专业负责人杨志龙

专业开设时间        2006

填 报 日 期      20131210

申 报 类 别品牌特色□

 

 

兰州商学院教务处

     2001312月制

填 写 说 明

 

  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二、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三、每个专业只能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中选择一种申报,在封面相应类别方框中画√。

四、申报书用A4纸双面印制,在中缝装订。

 

 

 

 

 

 

 

 

 

 

 

 

一、专业和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贸易经济

专业代码

020106

修业年限

四年

专业设置时间*

2006

首次招生时间**

20069

首届毕业生时间

2010

已有毕业生届数

四届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598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482

本学院相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杨志龙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6

最高学历

研究生

学位

硕士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现任职务(含社会兼职)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

从事专业

理论经济学、流通经济学

联系电话

单位

0931-5252109

住宅

手机

13519641043

电子信箱

yangzhl2006@163.com

获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励情况

时间

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

授奖单位

2009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建设-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平台省级三等奖

甘肃省教育厅

2012

财税分权下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省级三等奖

甘肃省教育厅

2012

甘肃省“园丁奖”

甘肃省教育厅

2012

宏观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甘肃省教育厅

2013

财税分权下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省级二等奖

甘肃省委、省政府

*专业指由教育部、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或备案的普通本科专业。

**学生均指普通本科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和成教生。

二、师资队伍情况*

专职教师人数

14

其中高级职称比例

64%

教师中老、中、青的比例为**

0:5:9

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100%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7

具有硕士学位人数

7

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比例

85%

教师近5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量***

39

教师近5年编写出版的教材数量***

6

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数量***

4

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学成果等)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名称及奖励等级

2009.4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建设-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平台 省级三等奖

2011.3

甘肃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省级三等奖

2012.8

甘肃省流通体系研究省级三等奖

2012.8

财税分权下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省级二等奖

2012.8

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研究省级三等奖

2013.3

甘肃省流通体系研究省级一等奖

*教师不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教师。

**老、中、青分别指55岁(含)以上、4055岁、40岁(含)以下。

***教学研究论文、编写的教材和承担的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需另附目录清单。


教 师 队 伍 一 览 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任教课程

备注

1

杨志龙

47

教授

研究生

硕士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贸易经济学

2

蔡文浩

51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流通经济学、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

3

朱廷珺

46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4

聂元贞

50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国际贸易、世界经济

区域市场与区际贸易

5

万永坤

40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经济学

区域市场与区际贸易、

商业规划学

6

赵霞

33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

贸易史、产业经济学

7

赵三英

38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8

宣红岩

50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流通经济学、经济学

贸易经济学

9

董兴志

37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贸易经济、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10

王思文

33

讲师

研究生

博士

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11

杨芳

33

讲师

研究生

博士(在读)

教育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贸易经济学、市场价格学

12

杜斌

33

讲师

研究生

博士(在读)

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

贸易史、零售管理学

13

柴娟娟

33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国际贸易

消费经济学

14

张璞

35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贸易经济、经济学

期货理论与实务

*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请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一并填写。


三、本专业科研学术水平

是否硕士点

是否省级重点学科

是否校级重点学科

是否省级重点实验室

5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

26

5年教师出版专著数*

5

5年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与开发项目情况

年份

项目名称

主持人

下达或委托

项目单位

完成情况

2009

面对金融危机各地在促进文化投资和扩大文化消费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王思文

省委宣传部

已结项

2010

面对金融危机各地在促进文化投资和扩大文化消费方面

蔡文浩

省委宣传部

已结项

2010

甘肃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蔡文浩

省发改委

已结项

2010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及深度分析研究

聂元贞

省委宣传部

已结项

2011

西宁市外经贸“十二五”发展规划

杨志龙

西宁市商务局

已结项

2011

甘肃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杨志龙

省教育厅

已结项

2012

甘肃流通体系研究

蔡文浩

省社科规划办

已结项

2012

甘肃省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杨志龙

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已结项

2013

甘肃打造面向中西亚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平台问题研究

蔡文浩

省社科规划办

已结项

2013

国际贸易学重点学科建设及实践研究

杨志龙

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已结项

5年教师科研成果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年份

获奖人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2009

杨志龙

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省级三等

省教育厅

2010

万永坤

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

优秀奖

国家商务部

2011

朱廷珺

《甘肃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

省级三等

省委、省政府

2012

蔡文浩

甘肃省流通体系研究

省级一等

省教育厅

2012

杨志龙

财税分权下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省级三等

省教育厅

2012

赵霞

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研究

省级三等

省教育厅

2013

杨志龙

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研究报告)

省级二等

省委、省政府

2013

蔡文浩

甘肃省流通体系研究(研究报告)

省级一等

省委、省政府

*教师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和获奖情况需另附目录清单。


四、近4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科研与开发、社会实践和获奖情况

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情况

专著或论文名称

作者

年级*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时间、期号

甘肃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分析--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实证分析

付剑秋

20083年级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6

异质企业假定下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论

李宏兵

20083年级

人大复印资料 国际贸易研究

200808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的影响

张立英

20103年级

中国对外贸易

201204

对中国的“人口红利”和贸易转型的分析

李宠

20103年级

中国对外贸易

201208

参加科研与开发、社会实践等情况

姓名

年级*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李秀婷

20082年级

2010.6

兰州市物流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教师科研项目

赵光岩

20083年级

2010.7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促进机理研究

教师科研项目

宋俊秀

20092年级

2010.12

城市输水管线数值模拟的新方法研究

教师科研项目

赵琮琮

20103年级

2012.11

借鉴KSAO模式完善国贸专业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

教师科研项目

获校级以上各类奖励情况

姓名

年级*

时间

所获奖项及等级

颁奖单位

宋俊秀

20091年级

2010.6

《甘肃省农村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甘肃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活动学生科研竞赛三等奖

省教育厅

杜鹏

20092年级

2011.6

关于兰州市商业网点现状和优化政策的研究-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省教育厅

*年级需注明××××级×年级(例:20022年级)。

**项目性质分教师科研项目、学生自选项目、其他等类型填写。


五、教学条件

教材中使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比例

90%

使用英语原版教材授课的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

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比例

100%

学校和学院近5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

40

5年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数量*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10

110

120

130

130

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

500

实验开出率

100%

本专业应开实验个数

7

实际开出实验个数

7

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单位

有否协议

承担的教学任务

每次接受学生人数

甘肃物资集团

专业实习

50

白银平川基地

专业实习

80

宁夏宝塔集团

专业实习

40

会宁朱河基地

社会实践

不限

*教学经费指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

**实验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六、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

4届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

  60%

4届学生累计英语六级通过率

  20%

4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类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奖情况

竞赛时间

竞赛名称

获奖等级

2009

数学建模

二等奖

2010

挑战杯

一等奖

2011

电子设计竞赛

二等奖

2012

挑战杯

一等奖

本专业近5年招生数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49

168

118

117

166

5年平均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

       92%

4年毕业生情况

2010

2011

2012

2013

本专业近4年学士学位获得率

98%

97%

98%

98%

本专业近4年学生考研录取率

6%

7%

5%

6%

本专业近4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43%

42%

40%

41%

七、专业有关状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1、历史沿革与成就

我校贸易经济专业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之后一度停止招生。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该专业的不可替代性,2006年我校又恢复了贸易经济专业,现在该专业基本稳定在每年招生2-3个专业班。

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下来可用三句话概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效果好;重视教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社会影响及声誉好;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学生应用能力强,就业状况好。

(一)师资队伍情况 

   1、职称结构: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职称结构呈不断优化趋势。

   2、学历结构:贸易经济专业任课教师中,博士7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学历结构逐年得到提升。

   3、学缘结构:贸易经济专业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在编教师当中非本校毕业的占总数的85.7%,本校毕业的教师占总数的14.3%.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和海外归来的员工占教师总数的62.5%

4、社会影响:贸易经济专业师资特点是高职称、高学历、多学缘,他们年富力强、勇于创新。蔡文浩教授、杨志龙教授、朱廷珺教授等多次作为甘肃省省委宣讲团成员,赴全省各地讲学。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第二层次2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5人担任国家及省部一级学术团体常务理事或理事。

在校、院、系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团队,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科学研究及服务地方经济情况

近年来,本专业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在《光明日报》、《求是》、《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世界经济》、《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等国家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9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4项,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

获得甘肃省社科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得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既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也为本专业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帮助包括甘肃、青海、宁夏在内的多个市、县作了行业发展规划、商圈布局、“十二五”规划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实验、实践教学情况

本专业现有四个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分别是:地甘肃物资集团、宁夏宝塔、会宁朱河、平川基地。

实验教学我们强调重能力,实验教学过程始终遵循理解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实验这一思路;实践教学我们强调重应用,每年假期我们都有专业教师加辅导员带队参加的专业实习,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专业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职称高,学历高,年富力强,结构合理;

2)科研成果丰富:既有高水平学术论文和项目,又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强:本专业开设7门有针对性的实验课,同时有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办学特色:

1、实行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培养模式,适当提高技能证书标准;

2、紧跟企业用人需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3、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大一、大二采用通识培养,打好理论基础,开设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大三、大四开设专业课,实施分流培养,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对考研深造的学生,开设学术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和考研专题课,深化理论知识,加强考研辅导;对于打算就业的学生加强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训练,根据市场对贸易经济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并且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3、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通晓内外贸理论与实务,熟悉现代商业技术,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工贸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从事商务经营和商务管理工作的商务复合型人才。

4、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当前国际经济波动较为剧烈,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与日俱增,因此,搞好内贸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机遇。国家保增长、促需求、增收入的经济目标给流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这也为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平台。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追踪调研,对流通行业和企业的调研,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研都表明:贸易经济人才需求在增长,贸易经济专业的重要性在增强,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前景乐观且大有可为。 

八、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

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结合人才需求现状和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本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和基本思路是:

稳定招生规模,即每年招收2-3个专业班;

优化师资队伍,即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充实现有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考博、进修、访学等形式提升业务素质;

夯实办学基础:即加大图书资源和实验设备投入,以及增加实践基地等,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扩大对外交流:即通过举办和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重视科学研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考核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专业建设经费向标志性成果倾斜,以促进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

 

 

 

 

 

 

 

 

2、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优化调整的打算及理由

现有培养方案为2009版,其课程设置基本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尤其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方面尚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象在专业方向课、实验课和创新创业课的设置上:专业方向课设置偏少,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课针对性不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在流通领域尤其是物流行业,而这方面的实验课开设的不够;2009版培养方案没有设置创新创业课模块,不利于学生就业。有鉴于此,我们在2013版修订的培养方案中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克服了以上不足。

3、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目前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着眼于未来,尚需做一些补充。一是本专业教师队伍目前虽年富力强,年龄主要集中在33-50岁之间,但还需有计划地引进3-43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后备力量。二是本专业教师高水平科研成果有待提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尽快出一批高层次、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4专项经费投入情况与计划(包括过去4年内和未来3年内拟专项投入经费的年份、建设项目和经费数额)

过去4年专项经费投入情况:

2010年度 师资队伍建设:1万元 教材建设:1万元 科研奖励:2万元  实验室建设:2万元 实习基地建设:0.5万元 学术交流:1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0.5万元

2011年度 师资队伍建设:0.5万元 教材建设:1万元 科研奖励:2万元 实验室建设:2万元 学术交流:2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1万元

2012年度 师资队伍建设:1万元 教材建设:1万元 科研奖励:2万元  实验室建设:2万元 学术交流:2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1万元

2013年度 师资队伍建设:1万元 教材建设:1万元 科研奖励:2万元  实验室建设:2万元 学术交流:2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0.5万元

未来3年专项经费投入计划:

2014年度 师资队伍建设:2万元 教材建设:2万元 科研奖励:2万元  实验室建设:2万元 学术交流:2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0.5万元

2015年度 师资队伍建设:2万元 教材建设:2万元 科研奖励:3万元  实验室建设:2万元 学术交流:2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1万元

2016年度 师资队伍建设:2万元 教材建设:2万元 科研奖励:3万元  实验室建设:2万元 学术交流:3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1万元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抓好课程的整合建设,建构起整体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1、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要求,突出主干课程和拓宽知识面。

2、对课程进行整合与重组,建立课程小组,形成贸易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商业物流等3个课程模块,完善已形成的教学梯队,统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考试做到统一出题、统一判卷,并以申报精品课程为努力方向。

3、根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优化。增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专业特色的课程,舍弃陈旧的课程。

4、加强对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推行启发式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比例。

5、教师之间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沟通,避免不同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

6、在教学中重视跟踪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更好地体现贸易经济专业所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

7、积极申报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力争五年内培育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

8、争取所有专业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授课,同一课程组的教师互相交流和补充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实现教学内容的规范化。

 

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教材建设:继续把教育部推荐的特色教材、获奖教材以及省教育厅推荐的近三年来出版的优秀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使用教材,同时围绕应用型本科的特点,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专业教材、习题集、自学指导书,尽快使教材与教学相匹配,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本专业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实验设备购置力度,优化实验条件;增加1-2个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效果;在进一步增加图书资源的数量的同时,优选更高质量和更有针对性的图书资源。

 

 

 

 

 

 

 

 

7、教学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培养人才提供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教学管理应以“学生为本”,通过制定管理规则,实施过程控制和监督,不断完善,做到管理制度化、运作规范化。

1、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

2、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和过程控制,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严肃教学纪律,杜绝教学事故。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与考核方法。如通过召开学生评教会、抽查学生作业、检查教案、组织听评课的方法等及时分析评估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工作。

4、加强网络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8、项目建设的进程与时间安排

根据建设目标和方案,本专业建设在三年内分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2014.12014.12

1)根据教育厅和学校相关文件,制定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2)组织人员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法和效果进行广泛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3)提出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思路,以及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的思路。

4)初步形成相关环节的操作规范、细则和制度。主要包括教研室活动制度;实习基地、课程实习基地建设方案;与基地合作的制度;学生实习准则;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和教师进修培训计划。  

22015.12015.7

1)完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筹建本科生科技活动与创新实验室,结合教学、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各类实习规程。

3)安排2-3名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教学研讨会。

4)制订学术报告、本科生优秀论文评选、学生读书论坛、演讲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计划,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5)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

6)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计划,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7)初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案例教学、双语教学。

8)撰写阶段总结,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32015.72015.12

1)整合实验室资源,构建贸易经济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中心,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学生教学技能训练。

2)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再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探索有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模式;出版1部双语教材。

3)安排2-3名教师培训、进修、参加教学研讨会,引进或培养1名学科带头人。

4)定期开展学术报告、本科生优秀论文评选、学生读书论坛、演讲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

5)撰写阶段总结,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42016.12016.7

1)再建成专业实习基地2-3个。

2)安排2-3名教师培训、进修、参加教学研讨会,引进或培养2名学科带头人。

3)建成专业主干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库。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推广双语教学经验。出版双语教材1部。

4)形成学科综合环境下的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模式。

5)撰写阶段总结,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52016.72016.12

1)按照新的培养方案和模式开展各项工作。

2)完善、巩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3)安排2-3名教师培训、进修、参加教学研讨会。

4)建成课程的资源库,出版教材1部。

5)收集统计资料,分析专业建设效果,撰写总结报告。

6)举办特色专业建设成果展和总结交流会。

 

 

 

 

 

 

 

 

 

 

 

 

 

 

九、审核意见

学院审核、推荐意见

 

 

 

 

 

 

 

 

 

(学院公章)

 

学校审批意见

 

 

 

 

 

 

(学校公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