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学科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党建工作|学生园地|勇往职前|校友之家|下载专区
 
  热点文章
 

  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专业 >> 正文
详细信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2014-12-03 03:0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第一部分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目标、思路和培养方案

1.1建设目标与思路

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五年的建设中,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科研主攻方向成果与人才培养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建设措施的实施,正在将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甘肃一流、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经贸类人才培养基地。

1.2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

(经济学类专业代码0204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本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不同国家经贸法规和业务流程,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国际通用的外国语言,能够熟练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日常事务和涉外经济工作,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广泛的涉猎,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训练,具备优良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和分析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熟悉本国和主要贸易大国的贸易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前沿和行业需求;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6.具有能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综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组成。学生在校期间,要求完成2700学时,165学分。

2.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产业经济学、国际投资学。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学分分布为:上机2学分,专业实验10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专业实习2学分,毕业实习4学分,毕业论文或设计4学分,军训2学分。

本专业主要专业实验:国际商务实践模拟、证券交易实务模拟、国际商务谈判模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4.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取得165学分,方可毕业。

四、实践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实践性教学活动可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1.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后,达到专业教师评定要求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2.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在第八学期进行,时间各为8周。

五、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实行3~6年弹性修业年限制度。

六、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七、成绩考核

学生在校期间,所修各门课程均须进行考核,并按学校学分制的有关规定,取得相应学分。考核可采取口试和笔试、开卷或问卷等多种形式。考试由教务处和学院统一安排。

八、课外教学安排及要求

根据本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与条件,设计创业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和潜力,为将来学生创业奠定基础;做好课外教学安排,创造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的条件;积极开设经典著作选读、学术讲座,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些科学研究、社会工作等,引导学生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增长知识,以锻炼才干,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九、教学计划进度表(见附件)

 

2.教学条件建设与保障

2.1实验教学

学校目前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室、EDI电子数据交换实验室、商品学实验室等。同时,学院正在积极筹备国际商务实训室,为学生创造更优越的实训、实践条件。

1、设备齐全:既配备有本专业目前使用的常规设备,又有国内先进软件。

2、理念先进:能够开展本领域及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3、功用强大:能够集教学、服务、人员培训、科学研究为一体。

4、管理科学: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紧密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使学生提前进入实战状态。

5、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快建立校企联合的新的实习基地建设步伐;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管理和实习质量监控,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切实发挥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撑作用。在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物资集团以及省内外一些大中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积极开展与省内各类企业的合作,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换取他们的合作与支持,争取建立起海关报关系统实验室,同时对现有的商品学实验室和商品陈列室进行更新改造,使我们成为甘肃省开展贸易实习、实验的基地。

2.3图书资料

图书资料建设每年保持15%的投入增长。在硬件上,广开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加大投入,在图书资料存有量上7.6万册达到8.5万册,并广泛使用电子数据库和电子检索系统;在研究手段上全面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并在人均机时数和上网时数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4经费使用情况

1.校级品牌特色专业自立项之日起,由学校专门划拨经费资助建设。资助经费数额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分期支付,每个专业每年5万元。

2.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主要用于:①调研差旅费;②教材编写及出版资助;③购置必要的参考书及小型设备;④外出开会及短期进修;⑤与专业建设或教学密切相关的专家讲学支出;⑥必要的劳务支出(不超过总经费的20%)等。

3.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经费由学校统一拨付,各学院负责审批,教务处审核,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报批和使用。

2.5教学管理

1.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制。专业负责人具备教授职称,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创新精神,年龄不超过55周岁。

2.专业负责人主持拟订专业建设目标,制订专业建设规划,落实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对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验收标准,加强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保证达到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

 

3.师资队伍建设

3.1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与措施

依托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下大力气,使青年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外语水平、业务应用能力上台阶。根据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争取经过510年的努力,通过采用高级访问学者进修、攻读博士学位等办法来完成的“自我培养”和引进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双高”教师的“院外引进”两条路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3.2师资队伍结构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专业

担任课程

专职/兼职

1

蔡文浩

50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学专业,博士

贸易经济

世界市场营销,

商务战略管理

校内兼职

2

朱廷珺

47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

世界经济

国际贸易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

校内兼职

3

杨志龙

47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贸易经济学

专职

4

聂元贞

49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校内兼职

5

安占然

47

教授

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

外贸综合模拟

专职

6

于倩

35

副教授

兰州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跨国公司管理

专职

7

胡静寅

39

副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

专职

8

赵燕

45

副教授

兰州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

国际贸易

单证业务综合,

外贸综合模拟

专职

9

姬顺玉

37

副教授

兰州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士

国际商务

商务英语函电,

单证业务综合

专职

10

吴亮

40

副教授

辽宁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

国际商务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

专职

11

姜洋

33

讲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硕士

国际商务

高级经贸英语,

国际商务谈判

专职

12

刘抒聪

36

讲师

兰州商学院,MBA专业,硕士

国际商务

EDI管理

专职

13

李向荣

33

讲师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概论,

国际贸易理论

专职

14

杨雯

33

讲师

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士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谈判,

国际商务战略管理

专职

15

王烨

34

讲师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

国际商务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商务战略管理

专职

16

张晓岚

31

讲师

兰州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专职

17

谭伊茗

34

讲师

兰州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

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管理

专职

3.3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教师情况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课程

周学时

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1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

100

4

杨志龙

2,3学期

2

管理学

51

3

董原

4学期

3

会计学

51

3

王乐生

3学期

4

统计学

51

3

王连

4学期

5

计量经济学

51

3

韩海波

5学期

6

国际经济学

68

4

胡静寅,周子翔

6学期

7

经济法学

34

2

黎明

5学期

8

国际贸易理论

51

3

聂元贞,于倩

3学期

9

国际贸易实务

51

3

安占然

4学期

10

国际金融

51

3

赵明霄

5学期

11

产业经济学

51

3

董兴志

6学期

12

国际投资学

51

3

张璞

6学期

13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

51

3

姬顺玉

5学期

14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

51

3

蔡文浩

7学期

15

国际商务谈判

51

3

杨雯

7学期

16

高级经贸英语

51

3

姜洋

6学期

17

国际货运代理

34

2

王烨

5学期

18

国际经济合作

34

2

郭鹏辉,谭伊茗

7学期

19

世界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

34

2

吴亮,赵霞

7学期

20

商务英语视听说

34

2

外教

5,6学期

3.4 教学研究

近两年,学院非常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各位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拥有非常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教师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的科研成果体现知识创新机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基础优势,申报并完成高水平的教改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本专业教师在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上百篇教研及专业学术论文,并独立主持相关国家级、省级和地厅级课题数十项、参编各类教材10多本,为推动专业的设立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

4.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具有西北地区特色的课程体系,并结合教师在科研中的成果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和领域的发展动态,从而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力争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甘肃省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学术思想,不断提高专业外语水平,促进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

4.2教材建设

总结教师多年的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地域和专业特色编写教材,拟出版教材3-5部;引进和应用国外原版教材3-5部。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根据学生的主体需求和个性发展,我们不断修改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一、大二采用通识培养,打好理论基础,开设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大三、大四开设专业课,实施分流培养,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对考研深造的同学,我们开设学术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和考研专题课,深化理论知识,加强考研辅导;对于打算就业的学生加强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训练,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新课程。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学生实行学分制。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方面加大了双语授课力度,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除课内实验外,提高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比重。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紧扣现实问题,尽可能地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增强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科研素质。

 

5.人才培养质量

5.1社会声誉

近年来,随着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商务类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从200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到90%以上;学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0%左右;学士学位获得率近96%;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43%,六级通过率28%。从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基本理论比较扎实,综合素质比较高,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很多都已经成为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5.2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随着西北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育,特别是近年来西部大发展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兰州市发改委、经委、商务厅(局)以及有关大型企业都有相当数量的重要课题要求我们派员予以支持。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这些课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从中提高自身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一些学生写出了较高水准的调研报告,在本地有关报刊上予以发表,有的送达相关厅(局),受到了好评。注重教学实践,同政府专业对口部门及部分本省企业对口业务单位联系较广,积累了较丰富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好的经验,这些也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3学生综合素质

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的原则,通过全面推行学分制、完善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等措施,实施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成为具备从事国际商务及其他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活动和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成为未来高质量地具有雄厚的现代经济基础理论与国际商务知识、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国际化商业人才。

 

6.专业优势或特色

6.1专业优势或特色

一、专业优势

1.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时代要求和专业特色

基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与发展要求,综合考虑目前与将来可实现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学院认真总结国际贸易专业的最新发展,认真研究、全面规划教学改革。力求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使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

2.师资力量强

学院和国际贸易系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作访问学者,加强学术交流,参与前沿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到台湾或国外大学讲学或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定期邀请全国著名学者到我院访问,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传递最新科研信息,开阔教师的视野;并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兼职或客座教授,参与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

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制订了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并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经过多年努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建起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者占59%,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占三分之一,还有5位老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3.学生培养效果好

本专业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外向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其它专业相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有更高的英语水平,在就业和出国留学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1)英语和技能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至今本专业已毕业本科生约2600人,获学士学位的比例达到96%,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60%以上,六级通过率也达到近35%在难度很大的报关员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中本专业学生的表现都很突出。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凭借着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素质,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从2007年到2010年四届毕业生情况来看: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到95%93%90%91%.

(2)出国留学竞争力强。通过学习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尤其是在学习双语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培养起国际化视野,并养成用英语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这为其参加雅思、TOFELGRE考试获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其尽快踏上出国留学之路,并尽早适应国外学习环境创造了条件。目前本专业学生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留学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二、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形成了以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为前提,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1.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国际贸易的实际运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采取各种方式注重学生提高实际能力。

(1)完善实验教学环境。我院建设了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等,配备了完成课程需要的所有实验设备、计算机软件(EVIEWSSPSS等)、案例分析工具、视频教学设备和各种专业文献。

(2)建立案例分析数据库。本专业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不少课程都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十分便于课程教学。

(3)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本课程与若干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请实习基地的高管人员来校讲课等,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行业的了解,也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近两年还带领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式,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

(4)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教师在讲授最新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引导优秀学生提前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使学生在具备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比如,课程组吸收部分本科生参与到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指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帮助推荐发表论文;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4年来,学生在各项课外比赛中获奖。

2.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在为实现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而努力。我专业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法国欧亚管理学院、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等高校相应专业联系,建立交流合作协议,按照“2+2”或“3+1”的对接模式在国外院校攻读学位。本专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符合条件的可以在校的第二、三年赴国外学习1—2年,按要求完成学业后,获得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除了进行针对性的英语强化教学之外,我们还强调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和来自异国的人生智慧,使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能够马上适应国外教学环境。

3.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

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双语教学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开设的双语课有《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文函电》等,计划开设的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等课程。在教学模式上注重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课堂讲授与网络资源相配合,课上与课下配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选取最新的国际行业法规惯例与案例,使用著名大学的原版教材;开设《商务英语视听》,《高级经贸英语》,《高级经贸英语选读》等专业英语课程,全方面多角度地提高学生专业经贸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业务和科研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经济与贸易知识、英语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双语授课模式对于准备出国深造的学生来说效果更明显,为他们能快速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品牌特色专业自评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等级

A

B

C

D

1.建设目标、思路和培养方案

1.1建设目标与思路

A

1.2人才培养方案

A

2.教学条件建设与保障

2.1实验教学

B

2.2实习基地建设

A

2.3图书资料

A

2.4经费使用情况

A

2.5教学管理

A

3.师资队伍建设

3.1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与措施

A

3.2师资队伍结构

A

3.3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教师情况

A

3.4 教学研究

B

4.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

4.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A

4.2教材建设

A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A

5.人才培养质量

5.1社会声誉

A

5.2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A

5.3学生综合素质

A

6.专业优势或特色

6.1专业优势或特色

A

合计

A=16    B=2    C=0     D=0       自评结果:___合格__

 

第三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受限制与学科专业带头人的不足均严重制约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尽管自特色专业建设开始以来我们部分教师的职称得到了提升,然而,无论是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均与我们的计划及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存在不少差距;这一情况在我们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希望学校予以倾斜考虑;

2.建设经费的不足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专业建设。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项目的建设经费上还是感到捉襟见肘,如外出调研和开会。在管理体制与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方面,我们特色专业所在系部的自主性受到了制约,所有这些均影响到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也均需继续进行持续的更新调整。具体说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我们的特色性与应用型就并未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课程体系上,我们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特色课程未有更多突破;在教材方面,部分特色教材的已有些过时,部分的特色教材推出速度也较慢;所有这些也急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及时调整。

4.特色专业建设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尤其是急需要建设一批常设性的、管理规范的且能真正产生实效的产学研基地;与此同时,课程的国际交流途径也还需要拓宽、加深,实践教学与网络课堂的建设任务也十分关键。

5.特色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并未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以至于常规性的建设成果不少,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建设成果则显得比较欠缺。

二、进一步整改的措施建议

1.加强特色专业团队建设,切实解决师资力量瓶颈。为此,我们拟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包括教学主导型、科研主导型和实务操作主导型在内的各类高学历、高职称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使三分之一以上的专任教师成为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社会专业从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二分之一以上能够同时进行中外双语教学的“双语型”专业课教师;使专任教师三年内基本达到硕士以上学历水平,五年内30%以上教师达到博士学历水平;使每个教师均具有自己主讲和负责建设的专业课程与专业研究方向。

2.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特色专业建设的软硬件建设。没有一定的经费投入,特色专业建设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若条件允许,我们在经费投入方面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改善现有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快“国际商务”实验室的建设,增强专业资料室,大力推进网络资源环境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多媒体专业资料库建设工程,通过信息化工程丰富和扩大图书资料的内容与范围,同时降低资源利用成本。

3.进一步完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为此,实践中我们拟通过召集有各方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参加的研讨会的方式来进一步修订我们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对相关主要课程进行梯级分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师团队制度,培育专业核心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的校级精品课程,并按省重点和精品课程的标准加强建设;有选择地建立3--5门特色专业选修课程,突出实验性、研究性和设计性教学特色;在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双语教学的课程数量,并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教务处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加快建立健全各类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效果考核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提高课程教学过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教书与育人的高度统一。

4.进一步完善特色专业建设的相关制度,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加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及时地聘请一批有着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管理者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授课任务和担任学生的就业及实习实践导师,加强网络课堂建设和网络课程开发,重视外语教学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逐步增加学术交流的频率和水平,在加强内部学术交流的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筹备建立科研机构,努力提高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对政府与企业有关部门的专业咨询服务、知识更新培训和高层次人才规范化培养的能力。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95号